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听取了甘肃引洮供水工程建设运行情况汇报。2013年2月在甘肃考察时,习近平曾专程到定西市渭源县实地考察该工程建设。时隔11年,得知工程进展顺利,甘甜的洮河水惠及近600万群众,习近平十分高兴。他说,引洮供水工程建得很好,要多抓这样造福人民的工程,切实解决老百姓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 民生为本,工程所至。造福人民始终是国家不变的初心和使命,想要社会越发繁荣发展就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现如今在高速发展的时段中解决民生问题才是根本因素。我们能够清晰地感知到,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乡村教育的振兴、城市医疗的普及到城市中各项便捷设施,每一项工程都是以“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心思想所实践。因此,多抓造福人民的工程一定是把人民的需求为首要目标,持之以恒的解决民生问题,在群众生活的等各个领域都要确保每一项工程都能成为惠及民生的民心工程。 抓住痛点,精确惠民。如何多抓造福人民的工程,精准实施是关键。而精准实施则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确保每一项工程都能改善群众生活真正照顾到群众的利益。在做项目工程时,考虑到群众利益贴近群众实际的同时要注重长远发展,确保每一项工程不是短期时效而是持续性的能够长远的惠及群众;在实施过程中,所有的工程都是惠及群众因此要加强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同时注重效率与环保,避免“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让人民群众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共建共治,打造未来。造福人民的工程,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一位群众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鼓励和支持社会群众参与民生工程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激发社会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成为民心工程的参与者、受益者和监督者。通过汇聚社会群众的多方力量更好的打造共建共治的方式,做出所有人都满意的工程。同时在推进造福人民的工程时,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多抓造福人民的工程是所有人共同的追求和长久的奋斗目标。每一项民生工程的规划与实施,都不是冰冷的数字堆砌或技术革新,而是承载着对人民福祉深切关怀的温暖行动。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务实的作风,不断推进各项造福人民的工程落到实处、落地见效、产生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