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是老百姓期盼的实事,是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惩治“蝇贪蚁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聚焦关键,较真碰硬。正风肃纪反腐,关键在于约束“关键少数”。增强制度效能,关键在于把握关键环节。只有敢于针对“关键少数”“关键环节”较真碰硬,方能驰而不息地深入推进正风肃纪。要紧盯“名院”“名医”等“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重点惩治本人或指使亲友,利用经商办企业“靠医吃医”等问题;聚焦由风及腐、由风变腐、风腐一体问题,从“站台式讲课”“餐桌式会议”等切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以刮骨疗毒的意志整治接受医药企业变相利益输送的行为。 净化生态,持续用力。“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在专业的医疗领域,不正之风常具有隐身变异的特点。所以,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务必坚持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治理,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医药行业生态。譬如,针对医药行业生产、流通、销售、使用、报销等环节的突出问题,加强全领域全流程管理,指导督促医药领域各参与主体合规经营;强化“谁主管谁负责”的行业治理主体责任,加强部门协同,强化政策衔接。唯有如此,方能铲除不正之风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让医蠹无所遁形,让百姓获得民生实惠。 纠建并举,标本兼治。深入有效地推进医药领域正风肃纪,须从源头上寻找“解药”,把解决具体问题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结合起来。譬如,加快带量采购,净化流通秩序,挤压药品和耗材“价格水分”,使之更多惠及群众;优化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服务行为,严肃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切实保障患者在就诊中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规范收费。通过纠建并举、破旧立新,消除制度“真空”,加强现代医院管理,便能强化刚性制度约束、健全长效治理机制。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让我们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的“痛点”、政策落实的“堵点”、权力运行的“淤点”,瞄准“症结”做减法,瞄准“病灶”做除法,瞄准“担当”做乘法,通过一次次监督、一个个案件、一项项整治,切实抓好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