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umail 于 2024-9-18 10:06 编辑
为“车”减负,为“马”赋能
近年来,上海聚焦“小马拉大车”困境,视其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关键突破点。通过深挖根源,上海持续为基层“车”体减负,同时强化“马”力支撑,创新施策,激活基层潜能,全面升级基层治理效能。 权责明晰,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俗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基层干部面临的繁重任务与压力。上海通过明确权责、精简考核,为基层干部减负,无疑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任务清单的出台,让基层干部有了清晰的履职指南,避免了职责不清、任务繁重导致的“疲于奔命”。同时,优化考核体系,推广差异化考核,不仅减轻了基层干部的迎检迎考压力,更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这种“减负”不仅体现在量的减少上,更体现在质的提升上,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群众、服务群众。 数字赋能,用“算力”解放“人力”。在数字化时代,上海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基层治理赋能。通过建设全市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极大地减轻了基层干部的报表负担。这种“算力”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群众中去。同时,数字化手段还有效防治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机会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增强了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整合资源,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上海在推动基层治理过程中,注重整合资源、多元共治。通过推动区级部门派驻机构全面下沉街镇、纳入基层统一指挥,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下沉。同时,积极挖掘报到党员、志愿者、能人达人等多元主体力量,组建居村“第二梯队”,创新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议题选择、利益协调、监督评议机制。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基层治理的力量和效能,更促进了社区内部的和谐与稳定。此外,上海还健全完善“三驾马车”协调运行机制,创新协商机制,常态化开展大走访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同时,基层治理的成效最终取决于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上海通过出台基层治理骨干专项教育培训五年规划、加大培训计划统筹力度等措施,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这种“增能”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提升上,更体现在工作方法和思路的创新上。通过培训和实践锻炼,基层干部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基层治理的要求和挑战,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总之,上海在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提升基层治理成效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是富有成效的。这些举措不仅为基层干部减负增能、激发了基层活力,更为我们探索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这些举措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上海的基层治理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和更加辉煌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