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及时消化吸收、坚决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笔者认为,也要采取“号脉”“针灸”“调理”的中医疗法。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从思想上“号脉”。“思想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形式主义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有的党员干部政绩观和价值观错位,忽视了实际工作成效。有的党员干部为了追求表面政绩,热衷于搞不切实际的花架子,工作偏离轨道甚至背道而驰。形式主义耽误了时间、浪费了财力物力人力、加重了基层负担、还消耗了群众的信任,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整治形式主义,要从思想上“号脉”,找准“症状”,对症下药,督促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开展政绩观、价值观、群众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自觉转变思想和行为,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把人民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从弊端上“针灸”。一段时期以来,“文山会海”“造盆景”“过度留痕”“层层加码”等形式主义问题如同沉重的枷锁,束缚着基层干部的手脚,挫伤了工作热情与创造力,加上基层干部“有限的权利”和“无限的责任”,基层苦矣。近日,中央通报了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向全社会发出了强烈信号。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提高站位、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找准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弊端,对准问题穴位“针灸”祛疴。同时,举一反三,源头治理,推动由“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化,努力实现本地区本部门形式主义之风逐渐消弥,还人民群众一个河清海晏的环境。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从机制上“调理”。健全的制度机制,如同中医的补养药方,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常态取到“舒筋活血”的调理作用。要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只唯实不唯虚,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优奖劣罚,对不作为、乱作为和“甩锅躺平”式干部进行追责问责。要加强统筹,明确职责,区分任务,杜绝“上下一般粗”,防止“各喊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政出多门,层层加码。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关于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监督的若干意见》,推进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统筹用好监督力量,提高监督质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