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今年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5年过渡期的倒数第二年,实现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将进入收官战,防返贫工作需要精准到点上,使动态监测、菜单帮扶和增收拓源更有成色,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聚焦动态监测“基本点”,让防返贫参考依据更可靠。加大基层监测力量投入,充分发挥联系部门、包联干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作用,加强防返贫监测知识培训,督促定期走访包联农户,了解收入、支出、资产、教育、医疗等实际情况,实时监测和分析数据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返贫风险。加强多部门协作和全社会参与,整合农业农村、民政、教育、医疗、人设、水利等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源,推动信息共享,共同开展监测工作。加强防返贫政策常态化宣传宣讲,提高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鼓励群众主动反映自身困难和问题。对已纳入监测的对象,持续跟踪帮扶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帮扶策略,确保帮扶见效。 聚焦菜单帮扶“关键点”,让防返贫提升举措更管用。进一步细化帮扶对象分类,区分致贫原因、风险程度、劳务能力,开展精准菜单式量身帮扶,如对于住房功能不完善、饮水有困难等硬性条件不满足的,整合力量和资源尽快完善;对于缺乏劳动力的,落实低保兜底、社会捐助;对于缺乏岗位和技能的,予以公益性岗位安置、市场对接。推动帮扶措施落实更加全面有力,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防返贫帮扶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强化监督考核,对防返贫提升的资金资源加强兑付监督管理,确保帮扶资金、政策落实到位,开展定期专项督导检查和随访回访,严密管控落实帮扶措施质量,及时反馈问题并监督销号,加快整改进度。 聚焦增收拓源“重要点”,让防返贫开发造血更长久。对可能返贫的家庭和个人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研判,准确剖析致贫的根本原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宣传教育、榜样示范等方式,改变贫困群众的思维观念,增强自主发展的信心和意愿。注重产业精准培育,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精准选择和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增强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带贫效益。注重提升劳务与开拓市场相结合,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及时推送就业信息,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帮助拓展贫困地区特色产品销售渠道,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