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组部部长李干杰最新署名文章《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强调,要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加快构建统得起、兜得住、管得好的党建工作格局,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要紧紧围绕联络、服务、凝聚,多措并举、真抓实干,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实现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要以加强联络、探索政治引领新路径为前提基础。要聚“阵地引领”之力,推进党支部阵地建设,将“堡垒”建起来,消除工作“空白区”。要始终坚持新兴领域党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摸清区域人员构成,分析区域主要特点,将支部建在最活跃的新兴领域经营主体上,让流动党员都能找到组织,让新兴领域群体都能依靠组织,以“应管尽管”的原则落实好人员兜底保障。通过组织赋能,落实好走访联络,将党组织的关心关爱融入日常,进一步激活新兴领域群体力量。 实现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要以注重需求、优化服务供给针对性为重点举措。要聚“多元主体”之力,推进多部门协同联动,将“资源”挖出来,扩大工作“覆盖面”。要立足区域特点,统筹整合工、青、妇等群团资源,聚焦法律维权、文体活动、医疗咨询等新兴领域群体迫切所需的服务,提升新兴领域群体获得感。建立新兴领域党建朋友圈,在日常活动交流中加强政府与新兴领域组织的联系,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做到“有呼即应,接诉即行”,真正解决新兴领域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在“金牌店小二”式的服务中夯实与企业的情感基础,与企业形成党建和生产是同向而为的共识,把党组织的关心关爱送到企业心坎上。 实现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要以凝聚人心、提升群体治理参与率为最终目标。要聚“自治共治”之力,推进新就业群体融合,将“同心”聚起来,提升工作“实效性”。已要通过常态化、长效化走访、服务,将新兴领域群体凝聚在组织周围,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被管理者”变为“治理者”,彰显党建引领下“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治理新实践。要始终紧贴工作中心,助力发展大局,鼓励新兴领域群体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人才岗位建功等项目,积极发挥新兴领域群体在产业转型、社区建设、文化活动、网格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带动产业持续提标升级,筑牢战斗堡垒,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