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千年大计,谋划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让百姓切实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成果成效,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站在新的起点,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才能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的社会价值体现在,通过环境保护和修复,改善生活条件、提升自然生产力,能直接惠及民众,促进民众身心健康,提升社会整体福祉。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历史经验证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国民福利不仅包括增长的物质财富,也包括优良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经济发展的质量。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同步提升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不断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有助于凝聚起共建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加快完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阔步新征程,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继续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向深入,我们一定能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江山如画的大美中国。 宝恒高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