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党员领导干部身上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一把标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 党性,是党员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而正确的政绩观,则是衡量工作成效、评价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尺。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指引着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党性根基 坚强的党性源于对党的忠诚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本色。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导向 正确的政绩观,是求真务实、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工作中,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盲目追求短期效应和表面政绩,而是注重打基础、利长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实事。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把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 三、勇于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 面对新时代的新任务新挑战,党员干部必须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攻坚克难,对于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敢于动真碰硬、一抓到底。同时,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善于运用新思维、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在担当作为中践行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忠诚与担当。 四、加强自我修养,保持清正廉洁 坚强的党性和正确的政绩观还要求党员干部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和腐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始终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同时,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良好的家风涵养清正廉洁的作风。 总之,以坚强党性践行正确政绩观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导向、勇于担当作为并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