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uhfvbglw 于 2024-7-19 14:45 编辑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动力和制度保障。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习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重要部署,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对于完整准确理解我国制度体系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继承发展、守正创新的内在机理,深刻地把握我国持续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和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多个显著特征: 1、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2、改革深化: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交通、能源、信息网络等,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 3、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5、文化繁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6、安全保障: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7、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和交流。 8、全民奋斗: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力,鼓励全社会参与现代化建设,共同奋斗实现民族复兴。 正是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和完善制度体系,我国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了政府坚强引领、市场有效运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等一系列核心元素相结合的全新经验和现代化建设新模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探索提供有益借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