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人民日报2024年7月16日) 坚持自信自立,找准制约发展的“根”。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需要面临多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涵盖了经济、人口、环境、资源、地缘政治、气候变化、技术发展等多个领域。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重大挑战,极大地制约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全球性资源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与破坏、酸雨蔓延等十大全球环境问题是全国各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迈步过去的坎。地缘紧张局势和全球互不信任成为当今世界的挑战,需要通过制定新社会契约、改善全球治理来共同应对。这些挑战是制约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根”,我们要坚持自信自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加强全球合作,以适应社会变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共同繁荣。 坚持自信自立,找准解决问题的“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再靠传统的资源消耗,要把创新当作关键变量,只有创新才能释放出带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强大动能。不能把经济高质量发展简单等同于物质指标增长,关键是要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均衡性、整体性问题,要杜绝“无情的增长”、“有增长无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等问题,要解决好“经济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要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要解决“实现什么样的开放发展、怎样推动开放发展”的问题。中国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来实现,要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为企业松绑,为创新除障,为活力护航。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坚持自信自立,找准检验成效的“药”。我国仍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克服不少困难和挑战。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直观变化来检验我们的发展成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发展动能转换进一步加快;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确保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民生短板领域也在逐步加强,人民生活有效改善。只有通过不断的发展,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对自身收入水平、就业质量、居住环境、医疗水平、教育条件等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广大的群众才会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发展。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发展的硬道理,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不断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成美好的现实。(作者:陈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