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姗欏瓙馃崐 于 2024-7-17 10:50 编辑
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惦念于心、反复强调做好的大事。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自觉坚守,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让权力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这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内在要求。 坚持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就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正风肃纪反腐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严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聚焦民生领域,严厉惩治“蝇贪”“蚁腐”;推动扫黑除恶“打伞破网”,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把解决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与维护群众利益、回应群众关切统一起来,充分彰显了反腐为民、反腐惠民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立场。 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就要净化生态,持续用力。“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在专业的医疗领域,不正之风常具有隐身变异的特点。所以,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务必坚持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治理,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医药行业生态。譬如,针对医药行业生产、流通、销售、使用、报销等环节的突出问题,加强全领域全流程管理,指导督促医药领域各参与主体合规经营;强化“谁主管谁负责”的行业治理主体责任,加强部门协同,强化政策衔接。唯有如此,方能铲除不正之风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让医蠹无所遁形,让百姓获得民生实惠。 强化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监督执纪执法既是为了人民,也要依靠人民,凝聚人民群众参与正风肃纪反腐的强大正能量。要坚持党的自我革命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统一,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好监督执纪执法各项工作,坚决同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作斗争,坚决防范一切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围猎”腐蚀。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监督机制,稳步推进监督一点通平台建设,引导群众对公开公示清单进行监督;打造“码上工程”,推动村级“三务”“三资”信息全面上网,让群众看得明白、查得清楚、懂得监督;坚持全面推行“开门接访”,让群众“进得了门、说得上话”,不断畅通监督渠道,用好检举举报平台,发挥信访举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凝聚人民群众支持监督、参与监督的强大力量。 强化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必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衡量标准。纪检监察权是重要的公权力,是治权之权,必须受到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要坚持接受组织监督和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相统一,切实强化对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的监督约束,自觉接受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领导和监督,坚持和完善各级监委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制度,严肃认真处置党员群众反映纪检监察干部的问题线索,坚决防止“灯下黑”,确保执纪执法权受到有效监督制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衡量标准,做到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强调,把解决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要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让群众在正风反腐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