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基层治理成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社区不仅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空间,也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单元。因此,要织密基层治理的网络,在大抓基层基础中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经验为钥,锚定目标,开启通往美好家园的大门,让居民找到“向往的生活”。 一、党建引领不放松,基层网络强硬度。 社区党组织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党的组织覆盖到基层的每个角落以及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素质等多方面入手,坚持“围绕社区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目标谋划短期、长期工作计划,突出重点难点堵点,用好在职党员双报到资源和共建单位的优势,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往实处发力,向深处扎根,保证工作任务有质有量、项目亮点有点有面,努力形成“打基础、促规范、树品牌”的工作闭环。 二、自治能力不懈怠,服务水平多柔度。 加强社区“微治理”,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不断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让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增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的活力。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在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完善服务流程的同时,加强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群众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物业服务企业等相关各方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有效协调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关系,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在开展各类服务活动中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和方法。 三、服务功能数字化,信息治理具效度。 民生问题在社区层面高度集中,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最低生活保障、用水用电等各种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相互叠加、相互交织。高效解决民生问题,有利于降低和化解基层治理潜在风险。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通过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建设信息化平台,提高信息化治理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同时,要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确保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切实发挥社区治理多种方式来解决社区范围内存在的各种民生问题,通过提供高效的社区服务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助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