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印发了《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规划纲要》指出,“要完善专题调研、日常发现和动态优化机制,完善跟踪培养机制,从严从实加强教育管理监督,水到渠成地把党和人民需要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进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培养选拔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兴旺发达的根本大计,需要需要各级党组织在坚定信念、德才兼备、严管厚爱、提升素质等方面,助力年轻干部尽快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多用创新理论“提提神”,擦亮选人用人的“火眼金睛”。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理论修养是根本。坚持历史、全面、辩证地评价识别年轻干部,把政治标准作为“硬杠杠”,大力选拔“政治三力”过硬的干部,坚决不让政治上的“墙头草”“骑墙派”“两面人”浑水摸鱼。用好选人用人的“望远镜”,把察人识人的视野拓宽到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在更大范围内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把“好苗子”选出来、把“坏坯子”清出去,最大限度把年轻干部“基本盘”做大、“含金量”提高,使年轻干部的“蓄水池”保持充盈。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年轻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多到斗争一线“墩墩苗”,练就干事创业的“钢筋铁骨”。选苗是前提,育苗是关键,既要把年轻干部“好苗子”选出来,又要搞好“田间管理”,不能任其自然生长。要树立长远眼光,建立长效机制,尤其是要把年轻干部放到火热的基层一线、艰苦的攻坚前沿去锻炼成长,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坚决避免年轻干部培养“大水漫灌”现象发生,要有针对性,分层次领域,创新互派实践、挂职锻炼、部门交流等方式,让年轻干部多岗位锻炼,“墩墩苗”,“接地气”。通过长期的培养观察,结合年轻干部锻炼成长效果、专业特长特点,让他们到最适合的岗位发挥最大的价值。 多给优秀苗子“压压担”,锻造堪当重任的“中坚力量”。使用是最好的培养,早压担子早成才。要坚持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年轻干部,对政治素质好、工作表现突出、经过扎实历练的,打破隐形台阶大胆使用。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原则,对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年轻干部该用就用,合理用、大胆用、放心用。聚焦事业发展和基层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和性格特征,把年轻干部放到最适合于施展才华的岗位上,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制度,树立旗帜鲜明的干部选任风向标。 多为年轻干部“醒醒脑”,确保源头活水是“一泓清泉”。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要积极探索加强年轻干部管理监督的有效措施,把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贯穿发现培养选拔全过程。着重加强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常与干部谈心谈话,加强对年轻干部思想波动、工作怠慢、作风漂浮等方面问题的日常监管。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的原则,对年轻干部的成长全过程施行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健全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考核评价机制和容错纠错制度,鼓励年轻干部敢闯敢试、敢于争先,让他们既能感受到制度的刚性,又能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斗志。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做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大文章”,方可壮大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可靠接班人队伍,凝心聚力加快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接续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