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是一种基于'用户画像'、地理位置 信 息、消费频率、购买历史等因素的价格策略。通常情况下,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对消费次数多、忠诚度高、消费者能力强的老客户,制定更高的价格,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化定价“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平台拥有技术优势。随着大数据技术日益成熟,拥有大量用户数据的互联网企业有了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资本,他们通过算法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将用户分流到不同用户池,利用算法模型对不同的用户池设置不同的参数,实现差异化定价。 另一方面,平台受到利益驱动。互联网平台企业具有零边际成本的特点,可以通过马太效应形成规模经济,最终掌握较强的定价权。利用算法划分用户池之后,不断试探用户价格底线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用户发放区别性优惠券,增加日活及用户黏性,进一步提升自身商业价值,实现自身得益最大化。 技术无罪,但面对大数据杀熟的隐蔽性、模糊性和复杂性,消费者处于劣势困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撑腰维护权益 一是完善制度约束。政府部门应在法律层面对大数据“杀熟”作出明确定义,依据《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上位法要求,细化《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相关条款,出台关于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的可操作性规章制度,明确定义,厘清边界,敦促平台完善透明且规范的定价机制,倒逼平台提供正向的用户体验, 二是提升监管强度。相关监管部门及时评估监测互联网行业数据使用规则,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杀熟”行为进行自动侦测和预警,也为互联网企业“画像”,提高执法效率和力度;同时,推动市场监管、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网信、文旅等部门加强合作,消除监管盲区,形成监管合力,严惩失信行为,提高企业违法成本。 三是强化企业自律。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拉新”“获客”等营销规则,但要兼顾公平合理做到公开透明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此外平台更应让大数据发挥“捧熟”作用,服务好存量客户多设计优惠福利,如积分换礼、高等级用户专享活动等,让老客户获得更高的综合性价比。 四是勇敢依法维权。消费者要保持警惕和理性,了解自身权益和商家义务,增强个人数据隐私保护,交易前详细对比了解货比三家;对于被杀熟”的消费者,如果发现它明显存在差异化推送、明显价格歧视、过度采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等情况,完全可以依法依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