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此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作了深入论述。不日新者必日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来临之际,各级党组织必须抓牢产业、人才、科技三个关键要素,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精心布局产业体系,优化新质生产力“新生态”。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是新质生产力的发源地。各级政府必须顺应全球产业发展多元化、绿色化、数字化的大势,将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两手抓”。各级党员干部要运用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深耕当地布局规划,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既要对原有支柱产业企业“如数家珍”,也要对适合当地的新兴产业项目“呵护备至”,让发展与安全同频共振。 全面选育用好人才,激发新质生产力“新动能”。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必须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以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党内外、国内外的各类高水平人才集聚到高质量发展当中来。要探索高效人才管、用、培全链条模式,对重大项目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度”等形式,转变企业“引人才不如买技术”的思维误区,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实打实的“新质人才”保障。 聚力攻克科技难点,释放新质生产力“新红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科学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必须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要强化目标导向,围绕科技创新突破点布局新兴产业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加强校企政合作,扎实推动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实验室科研成果向企业生产力转化,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