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3月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激烈的国际竞争,迫切需要开拓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落实国家高层关于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近来各地区各部门纷纷作出重要部署,集中精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科技创新改造传统产业、武装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成为行业发展和企业成败的关键。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包括科技和产业层面的创新,以及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我们必须以创新引领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创新、绿色转型和人才作用的发挥,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巨大增长空间,努力建设生机勃勃的创新文化,鼓励全社会以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投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伟大实践,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生态环境、文化体验等多个方面,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环境质量、法治建设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当务之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拥有了良好的基础。但长期以来以低成本劳动力、外部市场和资源为主要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越来越大挑战,自主创新乏力导致一些关键领域出现“卡脖子”危机,叠加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全球产业链出现调整等复杂的国际环境,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切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