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她饱经沧桑,历尽巨变,曾走过辉煌,也曾走过黯淡。在每一次“危急存亡之秋”,代代中华儿女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方式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壮歌,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这一代青年,该如何接力前辈,续写我们自己的爱国诗篇呢?我认为,铭记历史,从前人的家国情怀和奋斗历程中获取力量,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爱国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如是说,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将个人才华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他人,是历代中国人不悔的选择。他们信奉“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回顾历史,多少英雄志士被载入史册,又有多少无名勇士为国捐躯,他们或为民请命,或舍身求法,他们是鲁迅先生曾深情讴歌的民族脊梁。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四境安宁,百姓安居。我们要铭记英雄精神,对历史虚无主义说不。生活在和平年代时代不需要我们流血牺牲,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要和他们一样,用家国情怀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做和平时代的建设者,做民族复兴事业的圆梦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如是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从来就没有可以一蹴而就的创造,也没有随随便便成功。当今时代是美好的时代,是以奉献成就“大我”的时代。黄旭华隐姓埋名专注科研三十年,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白发苍苍的老者,只为研发出中国自己的核潜艇;黄大年“恒兀兀以穷年”,把自己变成科研“疯子”,带领团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用五年时间走完发达314国家二十多年的路程;南仁东知行合,二十四年亲力亲为,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大时代激荡大情怀,大格局成就大奉献。他们以拳拳的爱国之情、舍我其谁的报国之志在时代洪流中书写了家国大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代,我们要铭记并学习前辈们“粗粝能甘,纷华不染”的吃苦精神,踏实奋斗。二十年后,中国仍有黄大年,仍有钟南山,这就是我们这一代青年报效祖国的最好方式。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唐人于良史如是说,我们中大多数人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是社会中普通的劳动者。一个有家国情怀、有正能量的平凡人,即使他所从事的工作是多么不起眼,也能带给社会诗意和芳香。但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些年轻人夸夸其谈,仅靠一个键盘爱国,不肯将爱国落实于行动;有些人只想走捷径,不愿踏实创业;还有些人盲目媚外,志在移民;甚至有些人拒唱国歌,一心“去中国化”。他们应该知道,钱学森曾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毅然从美国回到当时还一穷二白的中国;他们应该懂得,只有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好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才都有底气。 我们共同生活在一片蓝天下,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有着共同的母亲一中国。让我们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从前辈们的家国情怀和奋斗历程中获取力量,开始书写我们自己的爱国诗篇吧! 作者:朱家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