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回复: 0

海拉尔区河东幼儿园 崔睿 从古诗中感悟“用人之道”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4

主题

0

回帖

3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4
发表于 2024-2-6 15: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已成为滋养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丰厚土壤,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已经深深融入到我们的血脉。“如三山五岳,巍峨屹立;如五谷丰熟,养育万方。”从诗歌的源头《诗经》、《楚辞》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元曲,千百年来,古典诗词并未因历史的冲刷而失去自身光辉,而是历久弥新,益发彰显出永恒而独特的魅力。
  今天的我们诵读诗词,为的不仅仅是能背会写,更重要的是体会那一颗颗诗心,与古圣先贤的生命情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涵养身心,敦品励行。这才是中国古典诗词传承的重要意义。正如学者、诗人闻一多曾说:“诗人对诗的贡献是次要问题,重要的是使人精神有所寄托。” 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思想、精神和理想而写就的。千百年后的我们再诵读这些作品,依然被深深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的生命力。
  古典诗词更是诗人们修身立德、崇高情怀的集中写照。屈原坚持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耕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在狂风暴雨掀翻了茅屋屋顶的秋夜,依然心系百姓,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慨叹。陆游在临终之时,仍旧不忘毕生的恢复之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他最后的遗言。辛弃疾的“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凡此种种,无不闪耀着高尚人格的光辉。
古典诗词不仅深深融入我们的精神血脉,也和当代生活紧密相连。传统节日来临,“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我们共同的感受。农历新年伊始,我们“总把新桃换旧符”;十五月圆,我们在心中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门在外,我们不仅在“低头思故乡”中感叹“月是故乡明”,更在“欲作家书意万重”中感念“慈母手中线”。久别重逢时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离别时深情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面对困难,我们用“千磨万击还坚劲”“梅花香自苦寒来”“为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我激励,也期许自己磨炼出“出门一笑大江横”的气魄胸襟。

  
中华诗词之所以能传承千载、经久不衰,以其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正是因为它寄托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国人的诗情与诗心。叶嘉莹曾说:“诗歌的最大的作用,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古典诗词带给我们的正是这种心灵的洗涤。所以,无论岁月如何更迭从来不会削弱诗词的魅力,反而更为其增色添彩!





上一篇: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下一篇:佳节话廉洁,新年守初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时代新声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4-5-8 12:52 , Processed in 0.227334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