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末1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考察。这次来,他心里装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个事关中国发展全局的大战略;装着加快建设“五个中心”,这项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牵挂着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大事小情。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如何有效发挥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力量,在现有行政区化格局不发生大变动的情况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共同构筑有效的大都市圈跨界治理体系,实现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跨界社会协同治理、跨区域资源数据利益共享等,这不仅是三省一市政府的共同任务,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区域政治响应策略。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体系,建立中央同领、三省一市参与的多层次组织构架。为此进一步强化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长三角地区合作发展联席会议、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等机构跨界的工商共议、共建共治职能,凝聚一体化发展共识,制定一体化发展制度、政策、规则和具体行动方案等。从城市政府层面,我们看到,各边界地区相邻政府、不同城市政府相同职能部门之间,正在搭建丰富多元的横向共治平台,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深度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基础设施。实现跨界互联互通,一个城市与外界之间在传统基础设施和现代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程度,直接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未来前景。为此,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首先要做到内部成员城市之间各类基础设施的高密度互联互通。示范区正加快走出一条跨行政区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
三是区域制度与政策。区域制度与政策的差异以及行政壁垒,是制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因素。为此,除了国家给与相应的一体化专项政策外,也要对整个区域内地方政府主导的各项保护性政策,建立横向的竞争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区域社会的跨界共治共享体系,构筑包容、共平、和谐的区域社会。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一个多元目标的综合体系,是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创新链跨界的无缝衔接,也是区域利益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区域经济社会的高品质化,可以全面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路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