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那么,要如何铸文化之魂、书写好文化软实力提升新篇章? 以理论思想为序,在文化交汇中筑牢主流堡垒。文化多样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在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同时,也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提到,“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受众的注意力已然成为了稀缺资源。如何将主流文化有效传播至受众耳边,成为了新时代里值得关注的一件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的形式也有了新的迭代,微信、H5、音视频、VR互动体验……为此,要筑牢主流堡垒,紧紧围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更优形式、更广辐射、更深影响等,不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 以文化资源为墨,在钢筋城市中传承红色文脉。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在以此为主攻方向、统筹牵引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传承城市文脉,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要用好一大会址等红色资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饮水须思源,热土终寻根。上海机器工会纪念雕塑记录下在党的早期组织领导下的第一个工会组织的成立,翻开了中国工人运动新的历史篇章;《星期评论》编辑部遗址碑引我们仿佛回到过去,见证这里汇聚着一批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青年,以勇气与决心傲然启程红色征途;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更是饱含红色精神,而这些都是上海不可多得、无法复制的宝贵财富。为此,要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对建筑传统风貌秉承“修旧如旧”原则,加强对文化街区、历史保护建筑、标志纪念的保护利用,用好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守护历史文化根脉,彰显现代文明光辉。 以人民城市为文,在服务提升中根植为民情怀。建强主流阵地、传承红色文化后,对于文化软实力的评估最后终要落回人民、落回实事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要把握好城市中最广泛受众,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丰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如,结合“人文行走”微信小程序,以点位照片、场馆介绍等形式,帮助市民深度感知城市的文化内涵、城市特质与生活内容,并领会城市蕴含的独特文化魅力。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在新征程上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继而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铸牢文化之魂。(周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