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是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2023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中这样写道:“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2022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好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点赞志愿者,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志愿者(Volunteer)联合国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具体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报酬,奉献个人时间和助人为乐行动的人。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参加相关团体,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在非本职职责范围内,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志愿工作是指一种具有组织性的助人及基于社会公益责任的参与行为,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精心组织和策划:志愿服务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可以通过与相关机构或组织合作,制定具体的志愿服务项目,并制定相应的执行计划和时间表。同时,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意见,确保志愿服务项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提供专业化和有针对性的服务:志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技能,选择合适的志愿服务项目,并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支持。例如,医疗专业的志愿者可以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和体检服务,教育专业的志愿者可以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等。通过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3. 加强宣传和推广:志愿服务需要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支持,因此,要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可以通过社区广播、社交媒体、宣传册等方式,向社区居民介绍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同时,可以邀请知名人士或志愿者代表参与宣传活动,提高志愿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建立良好的志愿者团队:志愿服务需要一支强大的志愿者团队来支持和推动。可以通过招募、培训和管理志愿者,建立一个积极、有活力的志愿者团队。要关注志愿者的需求和感受,定期组织志愿者交流和培训活动,增强志愿者的凝聚力和参与度。 5. 积极与社区居民互动:志愿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社区居民,因此,与居民的互动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定期组织座谈会、志愿者日等活动,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志愿服务项目。 通过以上的措施,可以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同时,也可以激发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共同建设和谐、繁荣的社区。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离不开的志愿者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行,不断取得新的辉煌与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