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置新房后办理不动产交易登记、创办企业前期申请行政许可、为新生儿办理户口、购买社会保险……在浙江省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这些以往需要跑多个部门才能办妥的繁杂手续,如今只需在一个窗口递交材料便可完成。(12月3日,澎湃新闻) “最多跑一次”,这是浙江省去年提出来的为民服务承诺,时至今日,我们发现,浙江省的承诺过程变成了践诺实践,让“最多跑一次”真正落地落实。 实际上,作为东部沿海地区,浙江省之所以民营经济发达,之所以能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地,就在于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正是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才有了“最多跑一次”的思想根基,才拥有“最多跑一次”的落细落小。试想,如果当地的党员干部都是庸懒散浮拖,都喜欢“吃拿卡要”,那么可以想象,即便再好听的承诺也不过是一句空话。 浙江省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最多跑一次”的落地落实,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当地党委政府做好了为民服务的“加减法”。群众办事难问题长期存在,或许这种现象在每个地方都存在,然而,浙江省则充分运用好信息化社会的便利条件,将其作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一多一少背后,我们看到了当地简政放权的决心,看到了党委政府放管服背后所释放的动能,看到了人民群众满满的获得感。 浙江省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探索破解群众“办事难”的途径。早在10多年前,浙江就率先在全国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3年,作为全国唯一试点省,浙江启动以“权力清单”为基础的“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2016年,在“四张清单一张网”基础上,浙江推出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力求通过进一步改革,推动各级政府办事更高效,群众办事更简便。可以说,浙江的改革进程,让我们看到,政府跑的路多了,群众跑的路少了,数据跑的路多了,群众收获也就更大了。 对于很多地方党委政府而言,面对别个地方的发展质量,应该少些望洋兴叹,多从自身问题入手,只有真正让“最多跑一次”成为现实以后,方谈得上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梅子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