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倘若扶贫不扶志、不扶智,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如果只重视资金和物质扶贫,却忽视了思想扶贫、智力扶贫,没能拔掉致贫的“穷根”,一定程度上还会助长个别贫困户坐等现金救济、期待低保托底等懒惰思想。因此,人社扶贫必须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中国组织人事报2018年11月30日04版)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迈入新时代,向贫困宣战,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我们应该做的大事,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刻,在“最后一公里”的紧要关头,更要攻坚拔寨、坚定信心,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要把扶志和扶智贯穿于整个扶贫过程,让困难群众真脱贫、脱真贫。 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如果只是单纯的给予资金帮助、物质帮助,却不改变困难群众“惰性”思想,最后也是无济于事。只有思想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才能够激发内生动力,自己将会想方设法走出一条致富的路子。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唱主角、当主体对脱贫攻坚意义重大,让困难群众有主人翁意识,同时与帮扶政策相结合,形成双向“合力”,让脱贫攻坚向前迈进一大步。 要积极开展对困难群众开展扶志扶智的教育,习总书记曾强调:“要把扶贫同扶志结合起来,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要不断激发困难群众走向美好生活的信心,多了解困难群众内心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难,不断拉近干群距离,真正走入群众中间,才能“对症下药”,帮助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认真干事”的思想观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采取各种形式的精神帮扶,在发展产业的同时积极的帮助困难群众改变思想上的“顽疾”,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培训,从思想观念再到业务能力,让困难群众有致富的本领,无论是通过“田间课堂”还是专业技能培训,都要采取贫困户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让贫困户感受到温暖,帮助他们理清脱贫思路,尽快脱贫,同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成本的投入,让下一代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未来拥有较好的能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王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