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实施一系列硬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初步遏制了耕地总量持续下滑趋势。2022年全国耕地面积达19.14亿亩,较上年末增加约130万亩,已连续两年实现耕地总量净增加。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同时要清醒认识到,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依然突出,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尚不稳固,农田水利方面欠账还很多。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尊重规律、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久久为功,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耕地这一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进一步采取过硬实招。要压实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决不突破。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将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种粮抓粮积极性,建立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强撂荒地治理,因地制宜把撂荒地种好用好。积极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加强科技研发和生产投资,突破我国传统耕地稀缺的自然条件限制。对违规占用耕地进行整改复耕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保护农民利益,加强宣传解读,适当留出过渡期,循序渐进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