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首次全面恢复线下举办的“进博会”如期而至,上海再次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六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致信,他指出“进博会”成功举办五届,依托中国大市场优势,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平台功能,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当今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的大背景下,需要各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共谋发展,中国的新发展能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而中国的新发展更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年人的共同努力。一句“有我”即体现了“舍我其谁、勇于担当”的自信,也蕴含着“无我”的无私奉献精神。“有我”与“无我”二者虽独立存在,却又缕缕丝连。 何谓“有我”? “有我”是一种担当、一种承诺。“强国有我,请党放心”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承诺。“有我”体现的是“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它是一种积极作为,一种久久为功的坚守。凡是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不管能不能在自己手中开花结果,就要找准方法积极地做。烈士陈祥榕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战斗口号在风雪边关书写忠诚,更是诠释了对国家的承诺和担当。 何谓“无我”? “无我”是一种气度、一种格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习近平主席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讲的一句话。“无我”体现的是“功成不必有我”的精神境界,它是一种胸怀、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心全意服务是我党的宗旨,除了人民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习主席的这句话就是对这一说法最有力的注解。“中国氢弹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临危受命,隐姓埋名28年,潜心研究氢弹,终于取得重大突破。而他却三次因为工作过劳,与死神擦肩而过。于老为了祖国国防事业,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这也是“无我”精神最深刻的体现。 “有我”与“无我”,深刻揭示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无我”的奉献,便能在关键时刻做到“有我”的担当,反之如果一个人总是能做到“有我”的担当,那么在关键时候也能做到“无我”的奉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只有坚持做到“有我”的责任担当,才能达到“无我”的奉献精神境界。 “新愚公”李保国,三十五年扎根太行山,用科技为荒山带去苍翠;“燃灯校长”张桂梅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的希望;“扶贫之花”黄文秀,取得法学硕士学位后毅然返回贫困的老家担任一名村书记,把三十岁的年轻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这些真实的感人事迹数不胜数。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共产党人忘我奉献的品质永远未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向时代先锋和英雄模范看齐,始终胸怀祖国,以“有我”的担当,追求“无我”的境界,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站得出来,豁得出去,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在“有我”和“无我”的双向奔赴中,绽放出青春最美好的花朵, 以“无我之心”践行“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