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10月26日消息,民政部组织编写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一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明确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深刻阐明了事关民政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在民政工作中,我们要通过坚持人民至上,创新发展思路和完善基层治理等方式,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人民至上,打造民心工程。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这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痛点难点,倾力打造“为民民政”。如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要加快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打造养老服务品牌,分类推进兜底性服务、普惠性服务、基础性服务,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探访关爱制度,为高龄、空巢、留守的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智慧居家适老化改造,丰富养老服务供给;在公共事业方面,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推动省市县三级慈善会组织体系建设,培育支持型、资助型、枢纽型慈善组织,积极开发冠名基金、社区慈善、指尖公益等新模式,拓宽募集渠道、增强募集能力。 二、创新发展思路,强化担当作为。 民政的“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民政工作的基本规律。守得住“正”,才能创新。打造活力民政,既要光大优良的民政传统,与时俱进,大力推动工作创新,充分激发民政干部特别是基层民政干部创新活力,不断给民政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气质。又要强化担当作为,不要觉得以前没干过的事就不去干、不了解就不去做,事关老百姓安危冷暖的事一个也不能落下,要做到敢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做到样样工作“干就干出一流、做就做成精品”,打造过硬的品牌,要既会干又会说,把好声音、正能量传播出去。 三、完善基层治理,发展基层队伍 聚焦强化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落实完善党建工作与登记、年报、评估制度,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加强村(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有效推进党委领导、政府履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聚焦发展专业化社工队伍,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打通基层民政工作“最后一米”。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站作用,统筹三站资源,实现资源互通、功能互融、作用叠加、模式迭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