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枫桥经验”已经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亦是社会基层治理的一个样板、一面旗帜、一种理念。 一、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创新新时代社会治理 枫桥经验是中国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造的一种社会治理经验,其核心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这种经验在当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亲笔批示,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在继承优良传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坚持文化育民、文化兴区、文化强区,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而提出的积极探索和尝试。 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多元化治理效能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党建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是我国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独特优势,也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在社会治理中,需要注重善治、精治、共治,善治强调治理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精治强调治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共治强调治理的民主化和参与性。通过善治、精治、共治的结合,可以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还需要注重创新,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创新来优化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也需要注重法治,法治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公正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法治来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三、培训发展社区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在社区治理中,我们可以借鉴“枫桥经验”,通过发动和依靠社区居民,解决社区内部的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当社区内部出现矛盾时,我们可以组织居民会议或调解委员会等机构,通过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避免矛盾的升级和扩大化,也可以增强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治能力,不断促进群众自治和社区治理的发展,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