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力 党的二十大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要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事关乡村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大局。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并以此为抓手激活基层治理新动力,谱写基层治理新篇章,需进一步完善治理平台,畅通居民诉求渠道,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习总书记曾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仓场村总面积为2.4平方公里,村民小组16个,村内常住人口近2000人,外来人口近6000人。无论是用地结构还是人口结构都较为复杂。唯有靠调查研究才能一体化推进 “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实现新征程新发展。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求我们作为村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唯有在一线走一走,看一看,唠一唠,有了“在场”的感觉,了解到许多实际情况。 仓场村践行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实际行动。仓场村根据现场调研的结果以及和群众之间互通有无的反馈,以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察民之情、解民之忧、恤民之苦、维民之权的态度开展了一系列民生工程,完善了一系列基层治理重点工作。 一、改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嘉定新城(马陆镇)规划非保留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专项整治的“百日攻坚行动”方案,对我村7个未污水纳管村民组采用沿河截污方式进行污水纳管。对辖区河道及河岸6米范围线内按照“十无标准”开展河岸整治,严格落实“河长制”,常态化开展巡河工作。生活垃圾分类持续推进,分类质量稳步提升。 二、坚持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扎实推进2022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全村范围内新砌围墙283.97平方,围网252米,铺设下水道300米,村民集中晾衣架72副等,维护整洁有序的村庄环境。对龚家村民组停车场进行改建,涉及场地平整1080平方米,清运垃圾324立方,回填土132.5立方。对葛家、沈家开展美丽村落整体风貌提升工程,绘就了秀美的乡村画卷。 三、基本民生持续保障,体现上海城市温度。2022年10月顺利完成嘉闵线征地出劳人员的确认工作,共涉及18人征地出劳。2022年仓场村村民福利涉及村民年终补助以2021年度产生的村民医疗自费费用及历年重症患者名单为依据,按规定予以补助,共确定补助对象138人。年内对符合申领上海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费的110人。 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平安建设。全面推进年内以“社会管理创新、实现村民自治”为工作主线,实现了社会管理稳定、平安、和谐的目标。一是治安管理,总体可控。持续加大“三防”体系建设,实现8个村民组智能化封闭与半封闭管理,有效提升了治安防控能力。二是深入开展区域环境和安全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厂房仓库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消除一批各领域安全风险隐患。三全覆盖开展重点场所实有人口清查整治,人口信息质量稳中有升。 五、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履职尽责。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化“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运用,依党群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等阵地,广泛开展党史、四史、十九届六中全会等主题宣讲。精心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活动,在全村迅速兴起学习热潮。二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六责联动”机制,强化主流价值引导,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三是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廉政建设的主体与监督责任,规范财务管理、“三重一大”、民主集中制、党务政务公开等各项制度。 结合工作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付诸行动、见诸实效,以忠诚心答好政治卷,以进取心答好发展卷。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质效和温度的“神经末梢”。作为基层党组织应主动扛起政治责任,贯彻好、落实好重要政治任务,抓细抓实、强力推出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模式的最优解,激活基层治理新动力,筑牢基层治理“治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