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说,“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日前召开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提请审查的计划报告、预算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在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领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首先,老有所养。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呈加速趋势,十四五期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3亿,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我们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同时还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尤其是针对失能老人、空巢老人等方面,提高居家养老服务,做好长护险、上门送餐等服务项目,扩大老年大学、社区书院等,让老人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其次,幼有所育,是对未来一代健康成长的关心和期盼。我国目前有超过1个亿的0到6岁儿童,在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后,幼儿的数量上升了,但同时,“孩子没人带”“育儿成本高”等问题也越来越凸显,成为许多二孩家庭经常遇到的困难。对此,我们要通过多方参与,构建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广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体系,能满足不同家庭的托育需求;相关部门要严格对托育服务进行监督、审查,提升托育质量,托育服务好,家长们才能放心。 然后,弱有所扶。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大约占全国总人口6%,其中重度残疾人约152万人。为了保障残疾人的正常生活,国家实施了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帮助残疾人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这两项补贴就是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这两项补贴重点解决困难残疾人生活问题。其中一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是每人每月300元,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三级精神残疾人补贴每人每月150元。另外不满65周岁的残疾人每人每月补贴65元的交通补贴。另外,残疾人群体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受到自身以及公共设施等各方面条件限制,他们的出行、就业、购物、康复都可能会遇到困难。除了在助残周助残日外,更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不要占用盲道、无障碍设施,不歧视不排斥,平等地对待,这才是正确的方式。 我们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利益问题做起,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让保障越来越全面,幸福感越来越强,生活越来越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