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人民,唯有人民,才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所在、血脉所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放在“六个必须坚持”的首位。 党的根基在人民群众,血脉在人民群众,力量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基础,是根本。党员干部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沉下身子,做群众的倾听者与记录者,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分析工作、思考工作、落实工作,以所听所感把群众需求落地落实落细。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务必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要在各自岗位上专心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带头攻坚克难,把群众的期盼落实好,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始终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谋改革抓落实、促发展、解民忧上来。让民生服务事项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加快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民的现代化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厚植为民情怀,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打破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拿出新招数破解新问题,以改革创新引领问题攻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