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坚持贯彻“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工作理念,聚焦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和聚焦群众关切,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兜住民生底线,用力兴办为民实事,用心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惠民利民事业全面进步,提升了群众幸福感的成色。 强化民生保障要倾听民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实际问题,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与居民进行面对面地交流谈心。党员干部要走出空调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放下官架子,围绕工作、生活、教育、医疗等问题,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踏踏实实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用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幸福。 强化民生保障须在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养老服务、城市建设等上下足功夫。医疗卫生方面要立足建最好的医院,全面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夯实社区医疗基础,完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真正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教育事业事关每一个家庭。当前,我们急需解决“入学难、入学贵”和义务教育“择校热”的问题。要新建一批小学、扩容改造一批中学,推广整体合并、结对帮扶等举措,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加快缩小义务教育校际、城乡、区域差距,落实“双减”政策,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群众对养老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要加快构建居家社区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养老院、医养院、康养院,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强化民生保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整治,一线推进,清理农村各类垃圾、沟渠,拆除农村旱厕,更换垃圾桶,从根本上转变群众的生活方式,让村庄焕发了新的面貌和活力。稳妥有序推进残垣断壁和残破房屋清理整治工作,盘活村庄闲置土地资源,实现了村集体和群众的互利共赢,抢抓“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便群众出行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希望与挑战并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锐意进取、实干苦干,攻坚克难、奋跃而上,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把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抓实抓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就一定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