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外发布,聚焦乡村振兴主题,释放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信号。“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国自古以农立国,我们党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农业强国”要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的振兴,全面而深刻地把握了乡村振兴的前进方向。 农业作为大部分农村的支柱产业,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业投入相对匮乏的国情背景下,目前面临种地人口减少、耕地流失、农业产业水平低等诸多困境。乡村振兴,农业必振兴,打破传统农业束缚,立足新型农业建设是可选的破局之法。 建设农业“新业态”。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政府参与引导扶持、健全农业金融服务,将农村零散的农业生产力和生产资源充分整合,实现大棚种植、机械化生产、产销一体化等规模化经营方式,以科技装备、“智慧”设施、种业技术等为农业生产赋能,引导传统农业迈入高质、高效、高标的新发展阶段。 激活农业“新属性”。跳出“农业的主要功能是供应农产品”这一社会性范畴,将现代服务业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附加值。例如把独具特色的农作课程、农场建设、农趣生活等项目融入乡村旅游,以提升人与自然交互体验为着力点,增强农村对城市居民的消费吸引力,让他们愿意玩在农村、吃在农村、住在农村,最终构建寓教于耕、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服务型农业新发展格局。 把握农业“新风口”。新理念、新技术、新需求为农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直播带货”“网红经济”为地区的品牌塑造提供了强大驱动力,“有机绿色”“生态循环”的农产品在物质日益富足的今天已有大批的拥趸,“元宇宙+农业”带来的“云耕作”“云养殖”把真实的农作场景打造成全新的虚拟线上体验。未来农业势必要融入“数字经济”的新发展理念,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到新型农业的转型升级。 农业发展要破局,就要赋予“农”更多的意义,以科技强农,用服务兴农,把握赋能农业的时代风口,才能迈上新发展的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