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夯实理想信念基础、锤炼道德操守、增强服务群众本领,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团结奋斗。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00年来,我们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与人民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从“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始终和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员干部要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换取老百姓的心窝子。从老百姓的点滴获得感出发,既要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为民情怀,也要有“窥一斑而知全貌”的工作能力,如此方能顺民意、聚民心。如社会救助改革瞄准“沉默”的困难群众,为他们提供物质救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能力提升,为民生服务 “护航”。在新时代下,我们有着新的历史使命,人民也有着新的期盼和新的需求,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完善和改善民生,才能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民族复兴早日实现。 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人民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必须抓好经济社会建设,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从“同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人民领袖的为民情怀,体现在造福人民的一言一行,贯穿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