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习近平总书记引述古语“心合意同,谋无不成”,呼吁世界各国要认清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信心,起而行之,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推动全球发展,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 “心合意同,谋无不成”出自西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一文。其含义通俗来讲则是说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那么就没有做不成功的事。政事心意相通、谋划之事方成,此语不仅对国际发展来讲是直击要害的真理,对组织工作来说也是如此。只有心往一处想,劲才能往一处使,工作才能形成合力、产生效力。因此,如何才能让党员干部们“心合意同”,从而做到“谋无不成”,则显得十分重要了。在我看来,无非是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做到目标的共同化。在实际工作中,每个层级有每个层级的目标,但各单元必须要形成各单元的共识。只有拥有了共同的目标,才能承担起共同的使命。要做到目标的共同化,无非是要对目标达成共识。共识的达成一般要经历四个过程,即:现状共识、问题共识、原因共识、举措共识。组织工作中,上级领导常常都想尽可能节约时间完成目标,因此选择跳过中间步骤,直达“举措共识”。但往往结果适得其反,大部分时候基层干部们连“现状共识”都没有达成,对问题是什么都搞不清楚,这很容易让干部们丧失努力工作的动力和激情。虽然我们知道没必要让最基层的干部都能领会最高层的战略意图,但上下级之间的目标却必须对齐,否则目标与执行之间很容易形成割裂。没有达成共识的目标制定和管理,是很难被实质性地接受和认同的,组织的力量会在这个过程中被不断消耗,从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成效。 二是要做到目标的一致性。在达成总目标的共同化后,就需要解决总目标与分目标是否一致的问题。虽然我们是政府单位,但是我国各大企业的优良做法也十分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华为的“宏微观互锁”、阿里巴巴的目标通晒,看着“高大上”的专业术语,其实都是在解决目标是否一致的问题。在组织工作中,各部门负责的专业不同、面对的问题不同,都难免会为了保障自身利益,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由主管部门居间协调,各部门、各层级共同参与,摆事实、讲道理,让大家清楚地看到自己所负责的分目标与总目标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上一个台阶看问题,下一个台阶做事情”,通过目标的公开化、透明化,不断地促进双向沟通,才能解决道路问题,真正做到各部门间的“业务贯通”,最终谋求目标的统一。 三是要做好目标的动态调整。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做好工作目标的动态调整,才能在无论面对怎样的变化时,都能立于不败之地。要做好目标动态调整,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要解决目标管理的周期性问题,即:多长时间调整一次目标才最为适宜?短期目标可以灵活应对,长期目标有充足的准备,因此可以采用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华为每年都要做年度计划,但同时也会做3至5年的长期规划,且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滚动调整;阿里巴巴则奉行“看十年,做一年”的方法。这样才能在保证目标稳定的同时兼顾灵活。其次是要解决组织的结构设置问题,即:机制安排是否到位的问题。之所以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有时既不是计划的问题,也不是变化的问题,而是谁应该对计划的灵活性负责,组织没能做出妥善安排的问题。只有当责任落实到人头上,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将要面对的工作难题时,才能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时,做出最合理的应对。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当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时,就需要参与其中的个体与群体,时刻遵循历史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在此过程中不断形成基本一致或发挥主导作用的主体用以追求力量。一个国家是这样,一项工作就更是如此。在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压力和猛烈冲击之下,把好意识形态关口尤为迫切和重要。因此强调“心合意同,谋无不成”,是目前党员干部们做好组织工作最实际也最需要的。正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要党员干部们“心合意同”,那么组织工作必是“谋无不成”。 岳池县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中心 胡力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