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讲话,阐述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然性。 “讲话”指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 中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党和全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实现了从大幅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新跨越。然而时移世易,中国原来的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先污染后建设的模式遭遇到了现实和自然的挑战,迫使我们面对新发展阶段时,形成新发展格局,在立足中国现阶段自身条件基础上,积极进行科技创新,以国内市场为基础,努力实现国内国外双循环,促进社会发展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确保中国经济发展、确保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证。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大循环,形成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作为西方落后产业转移的目的地,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但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我们遭遇了严重的外部危机冲击,我们意识到应该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推动经济发展向内需主导转变,由此国内循环逐渐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显著上升。面对2025中国工业计划,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逐渐放弃以世界贸易准则为基础的分工合作方式,利用关税和市场准入等限制措施,逼迫中国与高新技术和产业脱钩,企图限制我国的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作为14亿人口,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必须利用庞大的国内市场,充分吸引国内和国际资源,发挥产学研和政策引导的优势,积极突破各种科技瓶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我们经历过闭关锁国和科技封锁的痛,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所以科技的发展要立足自身,发挥我们科技集团和庞大市场的优势,紧跟世界前沿科技。 如果把改革开放到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和2020年到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分开来看,过去我们发展水平低,同别人的互补性就多一些,现在我们发展水平提高了,同别人的竞争性就多起来了;过去大环境相对平稳,风险挑战比较容易看清楚,现在世界形势动荡复杂,地缘政治挑战风高浪急,暗礁和潜流又多,对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我们是顺势而上,机遇比较好把握;现在要顶风而上,把握机遇的难度就不一样了。回顾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大国经济发展都是以内需为主导,主要发达国家都拥有强大内需市场。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客观上都对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提出更高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必然要求,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能够广泛凝聚共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集中力量办大事,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制度保证;我国有14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消费市场之一;我国作为最具活力市场和投资目的地,可以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较充裕的资金;同时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可以提供充分的产品和服务。 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共同作用使然。在经过了数代人的艰苦努力之后,在基本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双循环”,积极开发“内循环”,构建合理完善的新发展格局,确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