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电话更需提高治理水平 松江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宇剑一路走访,与居民面对面聊家常,倾听百姓心里话。临走的时候,陈宇剑留下了手机号,这是他的调研习惯,期盼搭建起一个与群众心连心的重要通道。(11月14日中国网) 区长到基层调研时候把私人手机号码公布出来并表示:群众有新的问题、诉求直接向他反映。一方面突出了他是一位实干家,另一方面说明他没有架子。作为高层领导,这种做事认真勤恳的作风,足以作为其他人效法对象,作为下属及百姓的楷模。 但显然这种办法并不具备广泛适用性。据统计,截止2016年末,松江区全区常住人口176.48万人。区长有能力解决一些人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那么打电话的人必然“蜂拥而至”,势必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据报道,26日上午,“政事儿”多次拨打陈宇剑的手机,均显示为无人接听状态。可见,少数几人爱民如子,哪怕天天出去给百姓申冤,终究忙不过来。 历史上并不缺乏“事无巨细”的领导人物。诸葛亮治十万军北伐,兵卒将官罚二十军棍以上的鸡零狗碎之事都要亲自把关。司马知道后认为:诸葛亮事事操劳,说明身边无能人;身为丞相不让人替己分忧,大包大揽,是为主次不分,势必久劳成疾,命不久矣!诸葛亮“事必躬亲”或许也正是蜀国失败的因素之一。可见,松江区区长的做法对于管理一千人的村长而言可能行得通,但级别再往上便不具备推广性了。 完善制度比事必躬亲更重要。人们遇到问题,之所以热衷于绕过基层管理机构,说明基层管理还无法满足民众需求。区长“事无巨细”,骨子里终究是种人治思维。把公共事务管理的良善与否寄托于自己身上,结果就是诸葛亮的结局,“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放下圣人思维,优化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才是领导干部更为重要的任务。(汪春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