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7|回复: 0

始终闪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光芒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41

主题

2

回帖

327

积分

记者

积分
327
发表于 2018-11-13 14: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这是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的殷切嘱托,也是共产党人终其一生的努力目标。作为一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郑德荣教授用身体力行的实践诠释着何为生命的意义。这93岁的老人,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工作,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
数十载辛勤劳动,源于一颗感恩的心。1986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之后,郑德荣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33年来,他培养了49名博士生,培养的学生中多人成为中共党史学科和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社会各界领军人才。“读书勤乃成,不勤腹中空”,为报党的恩情,他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地刻苦钻研,不断地提高授课质量。他,是中共党史学科的一面旗帜,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他,毕生明师道、铸师魂、讲师德、怀师爱,用真情、真心、真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学生。
耄耋之年坚持学术研究,源于对“人为什么而活”的美好追求。在大多数人眼里,60岁本应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岁,但是郑德荣却以60岁作为人生新的起点,培育后学、资政育人、创新治学,在人生的后半程一次又一次勇攀学术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70岁以后,74岁时,87岁以后……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听取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仰,支撑着这位老人成为了学术上的“常青树”。答案不言而喻。正因为郑老接受党的教育多年,他毕生的追求就是用自己的所学为党、为国家多作贡献。
用有限的生命追逐梦想,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一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郑德荣就已经坚信不疑。“我一定要站在真理这一边!” 真理的光芒是耀眼的,当他与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结下不解之缘后,便注定要为此奋斗终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郑德荣同志牢牢守住了他的入党誓词;作为一名大学教授,郑德荣老师培养出的学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佼佼者;作为一名党史学家,郑老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使真理越辩越明。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细数郑德荣的一生,他用毕生的实践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大,彰显了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尚情操。
不论是守卫真理的“红色理论家”,还是勤奋创新的学者,不管是默默耕耘的园丁,亦或是品格高尚的世纪老人,斯人已去,他留下的不只是宝贵的真理和知识,更有不竭的精神财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郑德荣的一生里,他始终心怀感恩,坚守梦想;他始终追求真理,不忘初心。毕生奉献,诲人不倦,在郑德荣的人生中,始终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光芒。
                     
                       作者:邱怡





上一篇:厉兵秣马、奋勇向前,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下一篇:春风吹战鼓擂 上海乘势先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7-6 07:16 , Processed in 0.209025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