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对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基层干部是基层事业的“深耕者”,更是谱写乡村振兴这篇时代大文章的直接“执笔者”。面对新局面、新使命,广大基层干部要瞄准手中既定“蓝图”,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奋斗征程上干事创业、躬身力行,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收起“阳伞”戴“草帽”,贴近群众聚人心。现在有的干部到乡下村怕晒太阳,要么待在村委会里吹空调,要么打着遮阳伞到室外走马观花的“晃一晃”,不禁让老百姓发出“不像干部像‘游客’”的吐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想要了解群众、贴近群众、拉近干群关系,基层干部们不妨收起“阳伞”的疏离与矫情,戴上一顶“接地气”的草帽,走进村落院坝、田间地头,与老百姓“拉拉呱”“唠唠嗑”,为群众“扛扛锄头”“干干活儿”,只有放下架子、甩开膀子、扑下身子,深入群众,才能够摸到群众的脉搏,贴近群众的心窝,真正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融为一体。 脱下“西装”换“简装”,轻装上阵鼓干劲。身在基层,干在基层,表面“衣着”再光鲜漂亮,工作干得“漏洞百出”也是枉然,花里胡哨不落地的干部,群众自然不会买账。基层工作更需要的是干部踏踏实实把重心放在责任上,把心思用在发展上,把精力花在为民上。或许基层干部的简朴衣着,在外人看来有些许“土气”,但在老百姓的眼中,却是靠得住、能干事的好干部样子。“尚美之道,千古之风”,爱美是人的天性,但一颗“为民”的心从不需要精致的衣服来包装,基层干部只有褪去“西装革履”,才能融入乡土人情,看着是“土”,实则是“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坚守。 蹬掉“皮鞋”穿“筒靴”,脚沾泥土深笃行。“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海者见蛟龙。”要想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层干部的“脚力”不能省。农村工作没有什么省时省力的技巧可言,干部必须腿脚要勤,多在村头巷尾转转、多到田间地头走走,切实用行动消除距离,用脚步丈量民情,少一些“远程办公”,多一些“上门入户”,才能让“隐性问题”浮出水面,让“民生诉求”真实表达。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我始终相信,要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与尊重,在“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征程上,就不能“少走路”,也决不能“绕路走”,要踏踏实实把路走深走实走远,把一颗“永远在路上”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人民、奉献在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