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对外战争。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才初定安宁的中华大地,又被侵略者将战火烧到了家门口。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奔赴异国,用生命和鲜血帮助苦难中的朝鲜人民,守护渴望和平的中国人民。在这一场史诗中,中国人民的军队展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志愿军抱着“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的昂扬斗志,把生命和青春永远的留在了异国的土地上。 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在新时代,党员干部也应当要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笃定爱国信念,在行动上坚持创新实践,在格局上放眼国际环境。 党员干部要“信之笃”。党员干部要坚定爱国主义信念,把祖国和人民放在第一位。要高举凝聚民族力量的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中华儿女千百年来荣辱与共,而我们党一直不断努力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大程度的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党员干部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可以让中国人民拥有共同的信仰和精神力量,带领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肩负振兴中华的责任。让万众一心、戮力同心的民族力量展现新的精神锋芒。 党员干部要“扬其长”。党员干部要在实践中坚持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前进中创新。中华文明正是在不断扬弃中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中华民族也是在不断推陈出新中生生不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与美军装备相差甚远,但通过“三三制进攻”、纵深梯次配备使用、充分利用夜战等战术手段大大弥补了差距。用中国人民的创新智慧战胜了美国先进的武器,将美国赶出了“三八线”。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正是由中华民族首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所见证。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党员干部要敢为人先,带领人民抓好实践创新,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鼓励人民成为推动者和实践者。 党员干部要“行之切”。党员干部要立足国际格局,切实将正义与和平践行在当下的国际关系处理中。如今,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可国际大环境仍未平静,达摩克利斯之剑仍高高悬在部分国家和民众的头顶。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和平的战争,其中包含了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史为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道路上,党员干部也应放眼世界、立足全局,吸取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和启迪,展现大国风范,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积极构建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时至今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和驱动力,激励中华儿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只争朝夕、不负韶华。2020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讲到:“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党和人民站在历史发展的岔路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期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党员干部应当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 叶子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