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知识产权,打开创新的未来 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对如今多次对簿公堂的文艺圈,设计圈乃至新抄袭案件,让公众对抄袭更加了解,更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要求。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就是对于创新的尊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是维护创新火种的最好保障。 维护知识产权就是维护创新者的利益。百尺高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有的创新进步都离不开每一步微小的成功。任何成果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小创新的集合,任何伟大的成功都是在一步步的前进中获得的。从来就没有空中的楼阁,创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平凡中不断探究,不断钻研,才能创造真正的不平凡。知识产权乱象中受损的不仅仅是创新者,更是整个渴求进步和创造的社会,更是在创新中或即将在创新中获益的每一个社会人。 维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土壤。只有那些耐得住坐“冷板凳”的寂寞的创新者,修养出一颗潜心做事的工匠之心,保持着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究的精神,怀揣着激情和梦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基层社会的磨砺,才能在日后开出绚烂的花朵。坐“冷板凳”的人在“copy”成为主流和思潮的社会中还能够继续安于寂寞,继续不断钻研,拥抱着梦想砥砺前行吗? 维护知识产权就是维护大国的未来。在改革开放初期,知识产权尚未得到保护和重视,盗版和翻刻的光碟流行一时,山寨产品大行其道虽然在短时间内给国家带来了大量的收益,但是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且不说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成为了剽窃创意的代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公民对于知识产权的漠视更成为了阻碍我国各项科技顺利发展的各项无形阻碍。当群众对剽窃创意习以为常,对盗版山寨货趋之若鹜的时候,整个社会大环境就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更会让创新动力和创新可能大大降低。只有保护好知识产权,从社会观念上、个人权益上、大大小小的创新成果上都做到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有法律依据地保护好知识产权,才能在全社会遍布敢创新、想创新、能创新的风气。(路易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