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引入科技特派员制度,每年选聘市、旗县两级科技特派员600余名深入农村牧区生产一线,围绕农牧业主导产业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科技服务。十几年来,通过柔性引进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教授作为市县两级科技特派员指导种植业、养殖业发展,让人才下沉、科技下乡,让美丽田野重绽芳华。”(8月2日,光明日报) 要着力提高偏远地区的人才待遇,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和关心关爱措施, 引导实用人才、科技人才、医疗人才、农业人才集聚乡村振兴一线。组织要帮助解决边远地区人才在住房、家属就业、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人才在基层一线留得住,能在一线无后顾之忧的安心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担当作为。同时也要做好优秀人才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让他们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要做好乡土人才的培养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本地居民的意愿,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让那些有意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本土人才,掌握更多的理论技能。其次,我们还要注重吸引外来的人才,要出台相关的人才优惠政策,进一步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来融入农村,积极参加大学生村官等项目,让他们愿意投身于农村建设。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潜能,用人部门要擦亮慧眼,善于从点滴中、从细节中,发现每个人的长处,创造条件,立足地方实际,给人才搭台子、压担子、给位子,肯定他们的工作中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指引发展的方向,确保人才能够迅速成长,为地方的发展舔砖加瓦。(作者:段霁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