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16|回复: 0

警惕“替会”背后的形式主义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34

主题

0

回帖

25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252
发表于 2021-7-22 16: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基层替领导或同事开会线上并不鲜见。若是领导、同事因身体、工作或家庭原因无法参会,如此“替会”无可厚非。然而,有些“替会”却让基层干部颇有怨言。
比如,有的会议缺少实际性内容,流于形式、泛泛而谈,“替会”者多是为了签到、充数;有的会议专业性强,“替会”者业务不熟,难以准确领会传达会议要求,甚至出现会干的不参会,参会的不会干,自然难以落地落实;有的会议缺少统筹安排,造成“多头”开会、“扎堆”开会,基层干部分身乏术、疲于应付,不得不找人“替会”……毫无疑问,如此“替会”挤占了正常工作时间,打乱了正常工作秩序,助长形式主义,徒增基层负担。
开会找人替,对个人来讲,反映出了官员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等存在弊病,也折射出了党政机关工作作风和行政效能等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重罚找人“替会”的官员,既是治理不良的会风,也是倡导一种守信高效的工作作风。
问责“替会”官员,更须治理“文山会海”,而这是产生“替会”现象的主要根源。时下会议多、会期长,已成为一些地方的办事“特色”。尽管有人认为开会“是工作的一部分”,但当参加会议成为一件累人、甚至折腾人的工作时,就让人无法忍受了。以至于,有的官员为了拒绝“会囧”,便找人“替会”,或干脆“缺会”、甚至“睡会”。这实际上是对“文山会海”的一种无声抗议。
会风体现作风,基层“替会”现象犹如一面镜子,一方面折射出部分基层干部不拿开会当回事,存在重视不够、担当不足、责任甩锅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有的上级部门搞“文山会海”、“回忆留痕”,缺乏对会议落实情况的跟踪问效等现实问题。
会议不等于落实,发文不等于做过。各级各部门,要主动改进文风会风,善于“少开会、开短会、开有用的会、防止层层开会”,科学制定会议议程,合理确定参会人员和参会时间;创新工作指导督导方式,将会议开在一线、开在现场,提高开会效率;定期对会议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真正把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让部署更加掷地有声,让落实更加有力有效。同时,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会风会纪监督检查,对“文山会海”聚力发力、持续整治,对无故不参会、找人“替会”、“姗姗来迟”者也要及时处理,该批评批评,该通报通报,以会风促作风,让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作者:张一
联系方式:16632710082






上一篇:“跨省通办”试点工作,化解民忧见行见效
下一篇: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9 00:53 , Processed in 0.231410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