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精神,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重大举措,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绵竹市为例,我市在2017年1月正式完成两项保险制度的整合,形成了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的城乡居民医保基本制度。2018年全市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378518人,2019年369663人,2020年360437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消费水平不断上涨,居民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医疗费用支出逐年上涨。为满足居民就医需求,国家和省、市不断提高财政投入,各级财政补助从2003年的10元/人提高到2020年的550元/人,今后还会不断提高;国家要求稳步提高个人缴费比重,提高居民个人缴费标准,以确保医保基金充足,农村居民个人的缴费标准从2003年的10元/人提高到2020年的250元/人。总体看,政府投入增幅远大于个人缴费增幅,是居民医保基金最主要的来源。 近年来,随着全民医保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市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政策,提高基金统筹层次,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水平。一是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稳步提高;二是强化新冠肺炎疫情医疗保障;三是大病保险待遇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6.3%。 虽然城乡居民参保工作稳中有序推进,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然面临一系列难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参保扩面难度大,参保人数逐年减少。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人口呈负增长趋势,参保人群总体减少。参加职工医保人员增多,因不能跨制度参保,导致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人员减少;二是个人缴费金额逐年上调,部分参保人员参保意愿降低;三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新技术、新设备被广泛利用,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参保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增长迅速,使得近年来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增长异常迅速,医保基金总盘子稳定维系难度较大。 要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首要就是要医保将参保扩面的工作做好做扎实,为推进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打好基础,筑牢民生底线。建议针对当前面临的参保问题,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改善: 一是加快医疗保障法治化进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已明确了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的目标任务,据此,应加快医疗保障的法制建设步伐,推动医疗保障专门立法,不断提升医疗保障的法治化水平。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和参保办法,落实全民参保计划。从覆盖全民走向普惠公平,我国已经初步实现了全民医保目标,但这一目标还处于低层次上,除仍有一部分人未参保外,更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存在着筹资与待遇的差异。在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这一方面建议将城乡居民自愿参保调整为依法(或强制)参保,对新生儿实行自动参保,对特殊困难人员建立政策性兜底参保保障,真正实现“一个不能少”的人口全覆盖目标。 三是在居民医保中合理划分政府与个人的筹资责任,在继续提高政府补助标准的同时,建议可改革城乡居民等额定额缴费的做法,探索按居民收入分等缴费,对应不同的待遇保障,以促进医保基金的可持续运行和医疗保障制度的理性发展。(朱晓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