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到“押题班”“冲刺班”“保过班”,从“限时限量招生”到炮制“开发右脑”“量子速读”等噱头概念,校外培训洗脑式的宣传推广,让家长焦虑,也让行业失序。治理行业顽疾、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势在必行。近日,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对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进行规范管理。 校外培训大火的背后是校外培训的自身价值、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和商家的推波助澜。校外培训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育资源供给、满足孩子兴趣拓展,是培育孩子多方面发展的不二选择。而作为家长,打孩子出生之日起就希望给孩子最好的资源,也希望孩子将来有更加辉煌的人生,在这种环境下自然会将校外培训作为提高孩子能力的选择,绞尽脑汁也会送自己的孩子去上校外培训。作为商家机构,各种宣传噱头也成为了他们招生的竞争方式,超前教学、价格虚高、虚假宣传、贩卖焦虑,为了招生“无所不用其极”。 但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取消所有校外培训显然也是有失偏颇的,不仅忽视了家长和孩子的需要,也无视了校外培训本身的价值。与其进行一刀切,不如进行规范化管理,探寻出更有价值、更好质量的校外培训行业。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从规范管理层面来说,深化校外培训改革势在必行,制定培训机构设置、师资力量、培训收费等相关标准并严格监管,净化校外培训行业环境和土壤。从校外培训机构层面来说,自身要有良好的从业道德,将“教书育人”放在首位,合规办学、诚信办学。从家长层面来说,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尤为重要,为孩子提供更好学习资源的同时也要正确面对孩子的成长,构建起科学理性的教育观念。(雍城街道 马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