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来了,你戴头盔了吗? 经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已于2021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按照新规,上海市电动车行驶过程中须佩戴头盔,违者将处以警告或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一时间,电动自行车和头盔成为了各方讨论焦点。 早在1914年头盔就已经问世,在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不断的更新迭代下,头盔防护作用大大提升。安全头盔之于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员,就犹如安全带之于汽车驾乘人员,是生命安全的保障。据统计,涉及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的交通死亡事故中,约80%是颅脑损伤致死的。当事故发生时,安全头盔可吸收大部分撞击力,对头部起到缓冲、减震的保护作用,避免致命伤的出现,对维护驾驶员生命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说不戴头盔有了明确的处罚标准,但是在实际行驶过程中,仍有驾驶员依旧不愿意佩戴头盔。炎炎夏日正在临近,佩戴头盔带来的汗流浃背的体验绝不令人愉悦,但为安全计,“流汗不流血”更是明智之选。部分驾驶员总抱有侥幸心理或忽视头盔的防护作用,行驶过程中不戴头盔,乃至后座载人的情况比比皆是。一味处罚并不能够让怀有侥幸心理的机会主义者们自愿做好防护,只有加强道路安全教育,提升驾驶员安全责任意识才是杜绝“马路杀手”的根本途径。 在带戴上头盔后,驾驶员的安全就能得到保证吗?在上海新交规问世之后,上海的驾驶员们在安全和法规的双重限制下大多将头盔作为出行必备的“单品”,甚至在前段时间上海还短暂出现了头盔“疯抢”热潮。考虑到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过3亿辆,电动自行车驾驶员人数更是斐然。在逐步提升交通安全法规标准时,头盔的需求也会逐步提升。在市场导向下,安全头盔生产商的大量涌入几乎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每一位进入该领域的生产商是否有生产经营的资质、生产的产品是否是合格品就要打上问号了,政府部门后期的监管也不能落下。要及时补上安全监管漏洞,形成可溯源机制,让“滥竽充数”的头盔无处遁形也让不良商家无机可趁。(路易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