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分子之一 于 2021-5-24 17:21 编辑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之年。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必须与我国新阶段、新要求相结合,在“现代化”上下功夫。 农民思想“现代化”。“不好好读书,就回家种田。”这是在中国农村家长教育孩子常用的说法,从这个常用说法我们就可以看出,在部分农民眼中,“种田”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没有什么门槛的,他们仍然以“小农意识”观农业,没有接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新风气”,缺乏对国家发展规划的理解。因此,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第一步必须要通过解放农民思想,合理的将引导和自治结合,通过思想推动发展,实现农民思想现代化。 农业技术“现代化”。书本上对农业现代化的定义为“传统农业想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也就是说,农业的现代化落脚点还是技术的现代化。然而,由于我国地理、地貌影响,现代化农业只集中于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等部分地势平坦地区,分散在山区的土地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再加我国种植制度和栽培种类多样,对农业技术也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显而易见,农业技术的现代化,要从提高技术的适应性和精细度出发。 农村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治理的现代化,我国坚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确定了到2035年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治理面对的广大人民群众诉求增多、问题更复杂,现实和未来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在治理过程中引入“现代化”,改变过去粗放式管理方式,用科技提升农村治理水平,让治理变得更加高效、合理。(郭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