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他是“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每年两三百天“下乡”,李玉感受最深的是乡村的巨变:熟悉的村子、熟悉的村民,却是崭新的路、崭新的家、崭新的面貌。脱贫攻坚已结下累累硕果,我们一定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人民日报2021年3月25日07版)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获得者李玉同志,他研发食用菌栽培技术300余项,培育适宜贫困地区应用的食用菌新品种45个,帮助800余个村、3.5万户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打造了新的产业亮点。这傲人的成绩背后是艰辛、是汗水、是无私的奉献,作为一名党员,他是脱贫攻坚的践行者,更是我们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要切实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抓好“接力棒”、实现“加速跑”,以昂扬激情、有效方法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 接下脱贫楷模李玉同志手中的“接力棒”,解读李玉同志的“精神密码”,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党员干部就要向楷模看齐,要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涵养枝叶关情的为民情怀,将人民的需要切实落到各项工作中,多思多想多干,成为人民心中的“顶梁柱”,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带领人民群众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地向着更美好的生活前进,扎扎实实推进乡村振兴,在前沿磨砺品格,聚起前行的磅礴力量,实现新奇迹,续写新篇章。 严寒酷暑、崎岖山路、高原反应,都没有阻挡李玉团队的扶贫脚步,“南菇北移”“北耳南扩”,这些创新性的脱贫模式,为群众致富增收提供坚实保证。以榜样为旗,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我们要迅速接下李玉团队手中的“接力棒”,乘势而上,走在前、干在前,凝聚起闯关夺隘、攻坚克难的精气神,加快推动扶贫产业变大变强,使得二、三产业不断融合,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持续获益。 接下脱贫楷模手中“接力棒”,续写新篇章,是责任、是使命。我们要以李玉同志为“镜”,尽锐出战、精准务实,总结经验,补齐短板,在脱贫的基础上,找寻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播下智慧的种子,以追梦人的姿态在新的征程上奋发有为,点亮乡村振兴之路。(甘敏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