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领导之间交流谈论的事项要“接地气”,要有调研才有发言权,要下沉基层才能摸清情况,才能系统做出科学谋划,解决实际问题;同事之间交流也要“接地气”,吹牛至少要吹在“点子”上,不然人家不爱听,认为你不会聊天;领导干部与群众打交道,更是要“接地气”,要读懂群众的心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这样群众才会支持工作。 然这些显而易见的高效沟通,面对一些同志就是转不弯来,就是躬不下身段、放不下架子来。比如,一些窗口服务单位投诉时有发生,服务者以生硬的语气搪塞群众,群众不会有意见吗?少部分单位领导面对职工、群众急盼的诉求,推三阻四绕道走,难道对方不会有情绪吗?所以说“接地气”很重要,要理解对方、倾听声音、迅速做出有效的决策,实实在在解决对方的问题,这才是“接地气”的最终体现。笔者认为要与群众工作“接地气”,就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本职工作要入行。一些基层干部抱着老思想,守着老经验,换到新的工作岗位上不愿意学习新知识、新业务,了解新事物,观念守旧,与群众沟通缺乏“共同语言”。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既要在学习领会好政治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的同时,又要以时不我待的精气神抓好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的更新学习与掌握,才能与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有效衔接,才能在描绘蓝图肇划发展中找准短板弱项,举旗定向深化改革,铆足勇气推动创新发展。这样接起来的地气,才会气壮山河,吞云吐雾,感天动地。 其次,群众语言要读懂。群众是最质朴的群体,是我们推进发展、创造最美好生活的劳动者、缔造者。他们有文化的差异,有风俗习惯的不同,有地方语言的多样性。我们必须熟练掌握与群众打交道的工作技巧,坐一坐群众的“灰板凳”,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他们生产生活现状,与他们心心相印破解发展瓶颈,紧密创造美好生活。这样接起来的地气,才会鱼水情深,盘根错节,坚不可摧。 再次,公仆形象要树牢。我们的党员干部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好不好,群众是最直接的监督者,是我们工作成效的评判家。“盆景”栽的再好,群众就是不点赞,是群众不理解吗?我们不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沉迷于自我良好感觉。群众最希望看到的是,我们的“领头羊”要敢于担当,敢闯敢干,能够示范带头树立榜样,带领他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使劲干,稳稳托起幸福来。这样接起来的地气,才会绵延悠长,底蕴十足,稳稳当当。(陈永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