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2021全国两会落下帷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经济、就业、教育、环保等领域的一系列目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两会的热点问题与百姓的民生福祉息息相关,未来的五年也将给百姓带来不一样的变化。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高质量发展与增进民生福祉同频共振。 目标实现。“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很多我们要去实现的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公斤以上等。目标涵盖的很多,也很具体,充分展现了党领导国家实现发展的强大自信和能力。其中国内生产总值的目标也引起大家热议,去年因为疫情的影响,我国从实际情况考虑,没有设置GDP增长目标,而在今年,我国的GDP增长目标定在了6%以上,很多人会有疑虑,疫情并没有完全消退,而且我国经济体量巨大,那这一数字如何实现?就要靠“一增一减”:增收增投资、减负减束缚。增加企业收入,增加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为企业减负,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减少企业行政审批减环节。在这“一增一减”间全面激发经济活力,也透入出浓浓的人文关怀。 民生红包。“十四五”规划,政府派发多种“红包”,涉及社保、医疗、教育、住房、养老、农民收入、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面对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政府高度重视,在高质量发展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通过各项民生举措,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发展优势。民生改善既反映着国家发展程度,更连接着亿万人民美好生活的切身感受,“民生红包”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好政惠好民,民生领域的不断改善,切实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数,推动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 稳步发展。“一时走得快,不一定走得稳。只有走得稳,才能走得有力。”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新旧秩序重塑期,稳中求进是近年来我国发展的总基调,也是不论是经济增长、就业环境,还是社会秩序、市场需求都以稳字当头,行稳才能致远,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保持持续性,长期向好。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壮大实力、补齐短板弱项、提升生活品质,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以实际行动促进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付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