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敬畏守规矩方得始终
敬畏就是对某一事物抱有恭敬,严肃认真对待,并且畏惧和担心违背这个事物所要承担的后果所具有的一种心态。规和矩本是古代用来画圆的方法和工具,后来引申为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党员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不越界、不越轨。只有心存敬畏,注重品行、严守规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坚定正确的人生航向,才能以过硬作风促进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 敬畏法纪廉洁从政。党纪国法是每个党员干部的行为底线。年轻干部对党纪国法常怀敬畏之心,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自律、自勉、自尊和自爱。要扭紧思想“总开关”,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自觉对照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 敬畏权力为民造福。要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权力是把“双刃剑”,为公还是为私,是检验党员干部称职与否的度量衡,为群众谋福祉则利国利民、为自己填私欲则害人害己。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之心,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在权力面前,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时刻把党的事业放心上,把群众的事情装心中,在群众遇到困难、利益受到损害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维护自身权益,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爱戴和拥护。 敬畏群众本色做人。要清醒的认识到权力取之于民、植根于民这一根本点不容动摇。要常秉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初心,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对群众的敬畏之心,站牢群众立场、主动接受监督,要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慎权慎独慎初慎微慎欲,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按纯色尽责,永葆党员本色。 讲规矩,守纪律,知敬畏,方得始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党员干部应该时刻保持“心有戒尺”的敬畏心,“行有所止”的自律性,守住红线,不越“雷池”半步,始终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作风。 (作者:程占奎)
|